身為企業老闆或人資主管,你可能不知道這個計算錯誤,可能導致公司面臨高達30萬的罰款。根據我處理過的數百個勞資爭議案例,平均工資計算錯誤是最常見的爭議來源,也是最容易引發勞資糾紛的地方。如果你只計算基本薪資而忽略了其他工資科目,不僅違反《勞動基準法》,還可能讓你的公司陷入法律風險與商譽損失的雙重危機!本文會做完整說明,做完整說明,並提醒企業主嚴重後果。
注意~資遣費計算前要注意5個科目,勞保局提醒要算入平均工資
許多企業主和人資主管在計算資遣費時,往往只將基本薪資納入計算,殊不知這是嚴重的違法行為!依據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4款的規定,平均工資是指「計算事由發生之當日前6個月內所得工資總額除以該期間之總日數所得之金額」。而這裡的「工資總額」可不僅僅是基本薪資而已。
根據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的規定,以下5大科目必須納入平均工資計算:
- 基本薪資與固定津貼:包含本薪、底薪、職務津貼(職務加給)。這些科目都屬於員工提供勞務的基本報酬,具有「勞務對價」的性質,必須納入平均工資計算。
- 全勤獎金與久任津貼:如果你的公司有發放全勤獎金或每月發給的久任津貼(久任獎金),這些也必須計入平均工資。因為它們是以勞工出勤狀況而發給,或按月發給並構成員工工作報酬的一部分,具有經常性給與的特質。
- 伙食津貼:許多公司誤以為伙食津貼是福利而非工資,這是錯誤的理解!若你的公司每月按實際到職人數核發伙食津貼,或將伙食津貼交由伙食團辦理,因其具有對每一在職從事工作之勞工給予工作報酬之意思,應視為勞工提供勞務所取得之經常給予,必須納入平均工資計算。(但如果是免費提供勞工伙食,或由勞工自費負擔,公司酌予補助,則不屬工資範疇)
- 加班費:別忘了,勞工因延長工時工作所獲取的加班費報酬,也是工資的一部分!如果你的員工在過去6個月內有加班情形,這些加班費也必須納入平均工資的計算。
- 特休未休工資:根據勞動基準法,特別休假因年度終結而未休之日數,雇主應發給工資。這筆特休未休工資同樣必須納入平均工資的計算基礎。
值得注意的是,依照勞工保險條例第11條第2項規定,被保險人之薪資在當年2月至7月調整時,投保單位應於當年8月底前將調整後的月投保薪資通知保險人;如在當年8月至次年1月調整時,應於次年2月底前通知保險人。因此,投保薪資至少每半年(2月和8月)就要調整一次,並且按照前3個月的平均薪資做調整。
但什麼不算入平均工資呢?以下科目可以排除:
- 年終獎金:屬於非經常性給與,不計入月薪資總額
- 考績獎金:屬於非經常性給與或單方目的且給付具有勉勵、恩惠性質之給與
- 三節獎金:如春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發放的獎金,屬於非經常性給與
- 實報實銷的費用:如油資、電話費等由員工代墊,再由雇主支付的費用,非屬工資
⚠️【震撼案例】我曾遇過一家科技公司,在計算資遣費時只納入了基本薪資,完全忽略了該員工每月領取的全勤獎金、職務加給和加班費,結果導致資遣費少算了將近5萬元!最終這家公司不僅要補足差額,還因為延遲給付而被罰款10萬元,更不用說對公司形象的負面影響有多大。
在計算資遣費時,算錯平均工資將要面對嚴重五個後果
首先,依據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2條,資遣費應於勞動契約終止後30日內發給。若未依法給付或給付金額不足,將面臨以下五個嚴重後果:
- 高額罰款: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第53條之1,如果你未在30日內給付資遣費,或給付金額不足,可處新臺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鍰!這可不是小數目。
- 公開揭露違法:依據勞動基準法第80條之1,違反勞動法令的企業名單會被主管機關公布,這對企業形象和商譽是極大的打擊。試想,如果你的公司被列為違反勞動法令的「黑名單」,不僅在招募人才時會遇到困難,與客戶和供應商的關係也可能受到影響。
- 員工信任危機:當員工發現公司在資遣費上「動手腳」時,即便是無意的計算錯誤,也會造成剩餘員工對公司的不信任。這種負面情緒會蔓延至整個組織,降低工作效率和員工向心力。
- 可能引發連鎖訴訟:一旦有一位員工發現資遣費計算不正確並提出申訴,可能會引發其他現職或離職員工的連鎖反應,進而導致更多訴訟和糾紛。
- 行政成本增加:處理勞資爭議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人力資源,這些都是額外的行政成本。更不用說如果需要聘請律師處理訴訟,這筆費用可能遠遠超過原本應該支付的資遣費差額。
⚠️【震撼案例】我曾經輔導過一家中小企業,他們因為計算平均工資時沒有將加班費納入,結果在離職員工提出申訴後,不僅被罰了30萬元,還因為處理這起爭議耗費了近2個月的時間,企業形象也受到嚴重損害。最讓人遺憾的是,這一切本可以避免,如果他們當初正確計算平均工資的話。
最常見的錯誤,就是資方在計算資遣費時,因為平均工資要如何計算而糾結很久,導致沒有在30日內支付資遣費。這時候的罰鍰將是30萬元起跳,還要面臨被公布為違反勞動法令的企業,造成公司形象的損害。更糟的是,因為沒有即時支付資遣費,會導致工作夥伴對公司的不信任,這些看不到的損失才是對公司最大的傷害!
平均工資不怕算錯,勞資顧問教你的五個小訣竅
既然平均工資計算如此重要,那麼作為企業主或人資主管,你應該如何避免這些潛在的災難呢?以下是我作為勞資顧問多年的經驗總結,幫助你建立一個的薪資管理系統:
- 提供明確的薪資條:每月發放的薪資條應清楚列明各項薪資科目,特別標註哪些是「因勞動而獲致的報酬」。薪資條的透明度不僅是法律要求,也是建立勞資互信的基礎。這樣一來,在計算平均工資時,你可以一目了然地區分哪些科目需要納入計算。
- 制定完整的薪資管理辦法:制定一份詳細的薪資管理辦法,明確規定各種津貼和獎金的發放標準、條件和頻率。特別是要區分清楚哪些是「因勞動而獲致的報酬」(即工資),哪些是公司的福利措施。這份文件應該提供給每位員工,並確保他們理解和接受這些規定。
- 明確區分工資和福利:如果公司有提供交通費、伙食費、交際費、出差費、汽車保養費、育兒津貼等福利措施,務必要有詳細的福利辦法,明確規定這些科目的性質、發放條件和使用規範。例如,交通費如果是根據員工住所距離公司的遠近而給予,並非勞工因工作而獲得的報酬,則可視為福利而非工資。
- 定期審查和更新:法規可能會有變動,公司的薪資結構也可能隨著時間而調整。因此,定期審查和更新你的薪資管理辦法是必要的。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全面檢討,確保你的做法符合最新的法規要求。
- 使用系統化工具:考慮使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或薪資計算軟件,這些工具可以幫助你自動計算平均工資,減少人為錯誤的可能性。當然,你仍然需要確保系統的設置是正確的,並定期檢查計算結果。
🔰由勞資顧問謝淮辰客製化新薪酬內容,讓你合法又安心,現在立即預約諮詢
記住,預防勝於治療!投資時間建立一個健全的薪資制度,遠比日後處理勞資爭議所耗費的時間和金錢來得划算。
⭐勞資顧問謝淮辰的貼心話⭐
法規千萬條,合法第一條!在我承辦上百場的勞資爭議中,關於平均薪資的爭議是所有爭議中最常見的,也是最耗時的,更是大家最常談不攏的。因為這個地方沒有講清楚,就會導致很多金額算得不正確,進而引發勞資糾紛。如果你對於平均工資的計算仍有疑問,或者希望針對你公司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,歡迎隨時聯繫我。我將竭誠為你提供專業的勞資關係諮詢服務,幫助你建立一個合法、合理且有效的薪資制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