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資遣員工十,員工表示請事假,資遣費計算要注意什麼

資遣員工時員工突然請事假,因此不如長痛不如短痛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既然都不適合,那就不如馬上離開,如果年資很長有預告期的需要,也不如換成預告期工資,這樣就不會夜長夢多。在我承辦過的700多場勞資爭議調解會議中,就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讓管理者兩難。今天我就要從專業角度,為各位人資主管解析這個棘手問題。

員工收到資遣通知後表示要請事假,居然會引響資遣費計算!

很多人資主管不知道,員工在預告期間請事假,其實會直接影響到資遣費計算。依據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4款規定,平均工資是指「計算事由發生之當日前6個月內所得工資總額除以該期間之總日數所得之金額」。

⚠️【震撼案例】一位月薪3萬元的員工,在資遣預告期間請了5天事假,不給薪後當月實領薪資為2萬5千元。若這個月份正好落在計算平均工資的6個月期間內,將直接導致平均工資降低,資遣費也隨之減少。

已經提前預告之前的時間,如果要請事假還是要依照請假規則辦理,只是在被資遣預告的時候還是有謀職假。依據勞動基準法第16條第2項規定:「勞工於接到前項預告後,為另謀工作得於工作時間請假外出。其請假時數,每星期不得超過二日之工作時間,請假期間之工資照給。」

💡【 特別提醒】謀職假是「有薪」的特別假別,而事假則是「無薪」的一般假別。員工若混用這兩種假別,不僅會影響公司排班,還可能導致資遣費計算出現爭議。

人資主管遇到員工被資遣請事假時,一定要知道二個實戰的方法,才能避免麻煩與爭議

作為有經驗的勞資顧問,我建議人資主管掌握以下三個實戰方法,有效處理這類狀況:

1. 建立完善的請假規則,嚴格依規定辦理

請事假公司一定要有工作規則,依照請假規則辦理。工作規則中應明確規定事假申請流程、審核標準以及可能影響的權益。

🔰你的工作規則有協商要如何請假嗎?預約勞資顧問幫你檢查

根據《勞工請假規則》第7條規定:「勞工請假時,應於事前親自以口頭或書面敘明請假理由及日數。但遇有急病或緊急事故,得委託他人代辦請假手續。」

建議在工作規則中明確要求:

  1. 事假必須提前3天申請(緊急情況除外)
  2. 須提供請假事由說明
  3. 主管有權根據工作需求核定
  4. 明確告知預告期間事假對資遣費計算的影響

這樣不僅可以讓流程更加透明化,也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爭議。

🚩引用:勞工請假規第7條

2. 明確區分謀職假與事假,避免混淆

如果是要請謀職假,可以依照面試通知來請假。依法每週可給予不超過兩日的工作時間,且工資照給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員工必須提供面試證明,例如面試通知或邀約郵件等。

建議人資主管可以製作「謀職假申請表」,要求員工填寫:

  1. 面試公司名稱
  2. 面試日期與時間
  3. 附上面試證明文件

這樣既尊重員工的法定權益,又能避免員工濫用謀職假。若員工確實是為了面試而請假,應優先認定為謀職假而非事假,這不僅符合法規要求,也能減少日後的勞資爭議。

🔰你的工作規則有協商要如何請假嗎?預約勞資顧問幫你檢查

💡【 特別提醒】即使選擇以預告期工資替代預告期,資遣通報的程序仍不可省略。依據就業服務法第33條規定,雇主資遣員工時,應於員工離職之10日前,將被資遣員工的相關資訊通報當地主管機關及公立就業服務機構。未依規定辦理,可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。

經歷過700場勞資協調會後,我看到資遣時勞工請事假的真相

經過數百場勞資協調會的經驗,我發現無論是雇主或勞工,在資遣過程中都容易因為不了解法規而陷入不必要的紛爭。特別是關於事假與資遣費計算這部分,幾乎每場協調會都會提到。

許多勞工之所以在預告期間大量請事假,往往基於以下原因:

  1. 心理受挫,需要時間調整情緒
  2. 積極尋找新工作,需要時間面試
  3. 對公司產生不滿,採取消極抵抗的方式
  4. 希望通過減少出勤,降低工作壓力

🟡將預告期換成預告期工資,加上資遣費一次給付,讓員工立即離開。這樣做有五個明顯的好處

  1. 減少勞資之間的摩擦和不必要的情緒對抗
  2. 避免員工在預告期間影響其他員工的情緒和工作氛圍
  3. 減少人資部門處理請假、出勤等行政工作的負擔
  4. 降低可能因請假爭議而產生的勞資糾紛風險
  5. 讓員工有足夠的經濟支持去尋找新工作,減輕其離職焦慮

⚠️【震撼案例】我曾協助一家面臨轉型而需大量資遣員工的企業,採用「預告期工資+資遣費」的一次性給付方式,讓所有被資遣員工立即離職。結果不僅沒有產生任何勞資爭議,還因為這種乾脆利落的處理方式,在員工中獲得了不錯的口碑,後續的公司轉型也順利進行。

最後,無論採取哪種方式,都必須確保資遣通報的程序依法執行。依據就業服務法第33條規定,雇主必須在員工離職前10日進行資遣通報。這是法律強制規定,不可因給付預告期工資而省略。

⭐勞資顧問謝淮辰的貼心話⭐

資遣是企業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環,但處理不當不僅可能引發勞資糾紛,還可能面臨高額罰款。作為擁有豐富勞資調解經驗的專業顧問,我深知資遣過程中的各種挑戰和風險,讓我們一起努力,創造勞資雙贏的工作環境!您可以透過官網或粉絲專頁與我聯繫,獲取專業建議。

🔰立即預約勞資顧問幫解決問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