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遺費試算公式看似複雜,其實只要掌握3個關鍵步驟,企業主就能避開高額罰單風險。我處理過700多場勞資爭議調解,每年有26%的勞資爭議都與資遣有關!我發現超過80%的老闆都在資遺費計算上犯錯!新舊制如何區分?平均工資怎麼精準計算?還有哪些「隱藏費用」最容易被忽視?本文將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,拆解資遺費試算公式,幫助您既合法又省錢,讓資遣過程順利無爭議。
新舊制怎麼分?資遺費試算公式差在哪,兩分鐘看懂
🔗延伸閱讀:新舊制資遣費要如何算?5個常見錯誤要注意-K001
在我多年處理勞資爭議的經驗中,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企業主對資遣費新舊制的混淆。這不僅可能導致計算錯誤,更可能引發勞資糾紛,甚至面臨高額罰款。讓我們先釐清新舊制的基本差異:
舊制資遺費試算公式(適用於2005年7月1日前工作年資)
舊制資遣費依據《勞動基準法》第17條規定,計算公式為:
- 舊制資遺費 = 工作年資 × 每滿一年一個月平均工資
【⚠️震撼!!真實案例】李經理於1998年入職某科技公司,2023年因業務緊縮被資遣。他在2005年7月1日前的工作年資約7年,依舊制計算可獲得7個月平均工資的資遣費。若他的平均工資為60,000元,則舊制資遣費為420,000元(60,000 × 7)。
新制資遺費試算公式(適用於2005年7月1日後工作年資)
新制資遣費依據《勞工退休金條例》第12條規定,計算公式為:
- 新制資遺費 = 工作年資 × 每滿一年半個月平均工資
繼續李經理的例子,他在2005年7月1日後的工作年資約18年,依新制計算可獲得9個月平均工資的資遣費(18年 × 0.5個月)。若平均工資仍為60,000元,則新制資遣費為540,000元(60,000 × 9)。
因此,李經理的總資遣費為舊制加新制,總計960,000元。
新舊制二大關鍵差異
- 計算基數不同:舊制是每年一個月,新制是每年半個月,相差一倍!
- 年資上限不同:新制最高可領6個月(工作12年),舊制則無上限。
【💡特別提醒】許多雇主誤以為已提撥勞工退休金就不用再支付資遣費,這是嚴重誤解!勞工退休金與資遣費是兩回事,兩者都必須依法給付。
【⚠️震撼!!真實案例】某貿易公司誤以為已每月提撥勞工退休金,就不需要另外支付資遣費,結果在資遣5名員工後被集體投訴,最終不僅需補足所有資遣費,還因違反勞基法被裁罰30萬元。這是我在顧問工作中經常見到的嚴重誤解。
想知道如何合法資遣不踩雷?立即下載資遣SOP指南,省下30萬罰單! 📢立即下單勸導單說明指南,讓你合法資遣並預約顧問諮詢
混合制計算要點
多數在職員工都同時具有新舊制年資,這時候資遺費試算公式就必須分段計算:
- 步驟1:確認員工2005年7月1日前的工作年資(舊制)
- 步驟2:確認員工2005年7月1日後的工作年資(新制)
- 步驟3:分別套用不同公式計算,最後加總
🌐引用:立即使用勞動部官方資遣費計算器!點擊此處,快速精確計算您的資遣費!
🔰有勞資問題嗎?立即預約您專屬的勞資顧問諮詢,解決您的經營難題!
資遺費試算公式中的平均工資怎麼算才不會少算?注意2個重點
在資遺費試算過程中,平均工資的計算往往是最容易出錯的環節。根據《勞動基準法》第2條第4款,平均工資指的是「計算事由發生之當日前六個月內所得工資總額除以該期間之總日數」。但實務上,有兩個重點需特別注意:
重點1:「工資」的定義比你想像的廣
根據《勞動基準法》第2條第3款,工資是指「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」,包括:
- 底薪/月薪:固定每月發放的基本薪資
- 加班費:包括平日加班、休息日加班及例假日加班費
- 全勤獎金:因按時出勤而發給的獎金
- 績效獎金:若為按月固定發放的績效獎勵
- 職務加給:因特定職務而加給的津貼
- 伙食津貼:只要是「固定」及「經常性」發給的飲食津貼
- 交通津貼:固定及經常性發給的交通補助
【⚠️震撼!!真實案例】某科技公司在資遣一名資深工程師時,僅以基本薪資計算平均工資,忽略了該員工每月固定領取的5,000元伙食津貼及8,000元專業加給。結果被該員工投訴後,不僅要補發差額,還因違反勞基法被裁罰15萬元。
🔗延伸閱讀:薪資條錯一格就挨罰!老闆必修4關鍵,30分鐘自檢通過-K019
重點2:特殊情況下的平均工資計算
有些特殊情況下,平均工資的計算方式需要特別注意:
- 工作未滿六個月者:以實際工作期間所得工資總額除以實際工作總日數
- 工資有按月計算者:平均工資可以直接以最近一個月工資除以三十計算
- 工資有按日計算者:平均工資等於日工資
- 特殊假期影響:如果六個月內有產假、職災傷病等特殊期間,應將該期間排除計算
【💡專業建議】為避免爭議,建議企業在計算平均工資時,盡可能將過去六個月的薪資明細全部列出,包括所有津貼、獎金,並請勞工確認後簽名,以作為日後可能發生爭議時的證明。
【⚠️震撼!!真實案例】某餐飲公司的吳經理在資遣一位工作未滿六個月的員工時,直接以該員工入職後第一個月薪資(試用期較低)計算平均工資,導致資遣費大幅減少。結果被勞工局認定違法,除了補發差額外,還被裁罰18萬元。
🚨緊急提醒!平均薪資≠平均工資,搞錯恐賠慘!立即點擊了解差異!
平均工資計算實例分析
以下是一個實際案例,展示如何正確計算平均工資:
王先生在2023年7月15日被資遣,過去六個月的薪資明細如下:
- 2023年1月:基本薪資40,000元 + 年終獎金80,000元 + 伙食津貼2,400元
- 2023年2月:基本薪資40,000元 + 加班費3,200元 + 伙食津貼2,400元
- 2023年3月:基本薪資40,000元 + 加班費2,800元 + 伙食津貼2,400元
- 2023年4月:基本薪資40,000元 + 績效獎金5,000元 + 伙食津貼2,400元
- 2023年5月:基本薪資40,000元 + 加班費4,500元 + 伙食津貼2,400元
- 2023年6月:基本薪資40,000元 + 伙食津貼2,400元
正確計算方式:
- 總工資 = (40,000 + 80,000 + 2,400) + (40,000 + 3,200 + 2,400) + (40,000 + 2,800 + 2,400) + (40,000 + 5,000 + 2,400) + (40,000 + 4,500 + 2,400) + (40,000 + 2,400) = 307,500元
- 總日數 = 31 + 28 + 31 + 30 + 31 + 30 = 181天
- 平均工資 = 307,500 ÷ 181 = 1,699元/日
- 月平均工資 = 1,699 × 30 = 50,970元/月
⚠️注意!80%老闆都算錯平均工資!三大常見錯誤看這裡! 🔗延伸閱讀:資遣費平均工資計算有三個錯誤企業違法又勞資爭議-H015
別只看資遺費試算公式,這些「還要付的錢」最容易被忽略
許多企業主在進行資遣時,往往只關注資遺費的計算,卻忽略了其他必須支付的費用。這些「隱形成本」如果未被納入考量,不僅可能引發勞資爭議,還可能面臨額外罰款。以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三大項目:
1. 預告期工資
根據《勞動基準法》第16條規定,資遣員工時必須依據工作年資給予一定的預告期:
- 繼續工作三個月以上一年未滿者:10日預告期
- 繼續工作一年以上三年未滿者:20日預告期
- 繼續工作三年以上者:30日預告期
如果雇主選擇「不經預告」即時資遣,則必須額外給付「預告期工資」作為補償,這筆費用與資遣費是分開計算的!
【⚠️震撼!!真實案例】陳老闆在資遣一位工作5年的資深員工時,只計算了資遣費,沒有給予30天的預告期,也沒有支付預告期工資。結果被勞工局認定違法,除了補發30天的預告期工資外,還被裁罰20萬元。
📆資遣預告期如何計算?點此閱讀詳細圖解教學! 🔗延伸閱讀:如何算預告期與資遣通報的時間用1張圖搞懂-K006
2. 未休完特休假的工資
根據《勞動基準法》第38條規定,勞工特休假未休完者,雇主應發給工資。因此,在員工離職結算時,必須計算並給付尚未休完的特休假工資。
計算公式:未休完特休假日數 × 日工資
【💡小提醒】特休假工資的計算基礎為「日工資」,而非平均工資。日工資通常是以月薪除以30天計算,或直接使用日薪金額。
🌐引用:臺北市政府勞動局|勞工之特別休假,因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而未休之日數,雇主應發給工資,此工資應該要怎麼計算?
【⚠️震撼!!真實案例】林小姐工作4年後被資遣,依法每年可享14天特休,但資遣時她還有10天特休未休完。公司在結算時忽略了這部分,被林小姐提出勞資爭議後,不僅要補發10天特休工資,還因違反勞基法被罰15萬元。
3. 結清工資及其他待遇
除了上述兩項外,企業還需在資遣時結清以下費用:
- 當月已工作日的工資:按實際工作日數計算
- 加班費:資遣當月累積的加班費
- 約定獎金:如勞動契約中約定的績效獎金、全勤獎金等
- 津貼與補助:如伙食津貼、交通津貼等
- 未休完的補休時數:休息日加班選擇補休但未休完者,應折算工資給付
【💡專業建議】為避免日後爭議,建議企業在資遣時準備一份「離職結算明細表」,詳細列出所有項目的計算方式,並請員工簽收確認。
【⚠️震撼!!真實案例】黃先生在月中被資遣,公司只給了資遣費和預告期工資,忽略了當月已工作15天的薪資、3小時加班費及4天未休完特休。勞工局判定公司違法,除了補發所有欠款外,還被罰款12萬元。
資遣相關法定文件的重要性
除了金錢給付外,企業在資遣員工時還必須準備以下法定文件:
- 資遣通報:根據《就業服務法》第33條規定,雇主須於員工離職前10日向當地主管機關通報
- 非自願離職證明:確認是雇主終止契約,而非勞工自願離職,攸關失業給付權益
【⚠️震撼!!真實案例】王董事長資遣了一位業務經理,但拒絕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,導致該員工無法申請失業給付。該員工投訴後,勞工局除了要求公司立即開立證明外,還因違反《就業保險法》處以罰鍰。
⭐勞資顧問謝淮辰的貼心話⭐
身為有10年資歷的勞資顧問,我處理過數百起資遣爭議案例,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雇主對資遺費試算公式的誤解與計算錯誤。請記住,資遣不是單純的「解雇」,而是一個需要謹慎處理的法定程序。
我的三個關鍵建議是:
- 事前規劃:在決定資遣前,先做好完整的財務評估,包括資遣費、預告期工資及其他費用
- 文件完備:確保所有資遣相關文件齊全且內容正確,避免後續爭議
- 尊重溝通:以尊重的態度向員工說明資遣原因及後續安排,減少不必要的誤會
資遣是每個企業可能面臨的管理挑戰,但只要掌握正確的資遺費試算公式和法律程序,就能在保障勞工權益的同時,也降低企業法律風險。
🔰有勞資問題嗎?立即預約您專屬的勞資顧問諮詢,解決您的經營難題!
🔗延伸閱讀:勞資爭議預防10年經驗歸納出來的4大策略降低降低91%爭議-K003
🔗延伸閱讀:開除員工6大法定要件:30日處理時限、證據清單與違法代價一次看懂-K009
🔗延伸閱讀:勞動契約=廢紙!這13項必須寫清楚!老闆一年一約想規避責任?-K002